-
太学体 编辑
在中国文学史上,“太学体”是指北宋时流行的一种宫廷文体,具有险怪艰涩的特点。代表人物是石介,石介反对西昆体,讲究文风朴素。
《宋史·欧阳修传》:“知嘉佑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 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
早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已肇其端,始作俑者是以激烈讨伐时文出名的太学讲官石介。石介视西昆为寇仇,作《怪说》三篇,猛烈抨击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词,浮华篡祖”,柳开提出了“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的论调。这种论调在太学生中影响极大,形成了“太学体”。
在北宋文学革新运动中,“太学体”是对浮华淫巧的西昆体批判过程中形成的矫枉过正的产物。其文体怪诞诋讪,流荡猥琐,是宋初柳开以来险怪奇涩倾向在古文运动后期登峰造极的发展。太学体既无古文的平实质朴,又乏骈文的典雅华丽,直以断散拙鄙为高,完全与骈体文唱对台戏,因此并不值得称道。
后来,同为古文代表作家的欧阳修,借主持贡生考试之机,冒着风险大力整顿太学体,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纠正了这一不良风气,使太学体销声匿迹。
当西昆体的影响基本肃清之后,它自然成为以平易畅达为本色的北宋古文运动主流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