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黛蛤散 编辑
黛蛤散,中成药名 。出自《医说》。具有清肝泻肺,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肝火犯肺之咳嗽。咳痰带血、心烦易怒、眩晕耳鸣、舌红苔黄、脉数。或咳嗽日久,面鼻发红;或血虚受热、咳嗽声嘶。临床上用于支气管扩张、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等属肝火犯肺者。
中文名:黛蛤散
出处:《医说》
组成:青黛、蛤粉
功用:清肝泻肺,化痰止咳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嗽。咳痰带血,心烦易怒,眩晕耳鸣,舌红苔黄,脉数。或咳嗽日久,面鼻发红;或血虚受热,咳嗽声嘶
是否纳入医保:是
药品类型:中成药; 清热理肺剂
蛤粉炒令通红300g、青黛少许30g。
1、古代用法:用淡齑水,滴麻油数点调服。
2、现代用法: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一日1次,一次6g,布包水煎服,或温水调服,或随处方入煎剂。
清肝泻肺,化痰止咳。
肝火犯肺之咳嗽。咳痰带血,心烦易怒,眩晕耳鸣,舌红苔黄,脉数。或咳嗽日久,面鼻发红;或血虚受热,咳嗽声嘶。
本方所治乃肝经郁火,上逆犯肺、炼液为痰所致。肝经布胁肋,上注于肺,若肝火过旺,气火上行则犯肺。肝主疏泄,调畅精神情志,火郁肝经,疏泄太过,情志失常,则心烦易怒;气火上逆,则眩晕耳鸣;肝火犯肺,津液被灼,则咳嗽咯痰,甚则热伤肺络则痰中带血。至于咳痰日久,面鼻发红,病本不在肺,而为肝火犯肺所致。
方中青黛咸寒,入肝、肺、胃经,善清肝经郁火,并清肺热以消痰止嗽。蛤粉苦咸寒,入肺、胃经,清肺化痰,软坚散结。二药配伍,使肝火得降,肺热得平,痰热得化,清肝宁肺化痰并并举,标本兼顾。
1、本方为治肝火犯肺咳嗽之良方。临床应用以咳痰带血,烦躁易怒,舌红,脉数为用方要点。
2、现代应用:常用于支气管扩张、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等属肝火犯肺者。
若痰少难咯,舌红少苔,加沙参、麦冬以清肺养阴;若咳血量较多,加侧柏叶、白茅根以凉血止血;若咳嗽痰多,加杏仁、贝母、胆星以清肺化痰;若见大便秘结,加瓜萎仁以润肠通便。
本方药性寒凉,脾虚便溏及肺肾阴虚者慎用,寒证忌服。
1、名称:紫菀散。
组成:紫菀、款冬花。
用法:上药治下筛,每服一方寸匕,食前以饮下,每日三次,七日愈。
主治:咳嗽日久,痰涎不利。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
功用:化咳止痰。
2、名称:十珍汤。
组成:生地、当归、白芍、地骨皮、知母、丹皮、天门冬、麦门冬、人参、甘草梢。
用法:上锉。白水二钟,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主治:赤痛如邪症。阴虚火动,目赤痛,头痛,寒热交作,如风寒疟疾状。
出处:《审视瑶函》卷三。
功用:滋阴降火,养血清肝。
3、名称:十珍膏。
组成:怀生地、当归身、白芍药、知母、牡丹皮、地骨皮、天门冬、麦门冬、人参、生甘草
用法:用水二斗、煎一斗,去滓,熬炼成膏。随意服。
出处:《摄生秘剖》卷四
功用:滋阴降火,养血清肝。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